即将离开网站
您即将离开网站,请注意您的帐号和财产安全。
链接地址:
5D呼吸介入诊疗体系—即经气道、经肺血管、经皮经胸、经食道4个维度,并与胸外科联合呼吸介入手术,全方位、立体化微创介入精准诊疗肺部疾病,由首批国家杰出医师郭述良教授率先提出并成功构建。作为...
中心静脉病变已成为严重影响透析患者通路功能和透析质量的重大临床难题。尽管介入手术是当前的首选治疗方案,但由于中心静脉解剖结构复杂等因素,手术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长期以来缺乏精准有效的诊疗方案。由重庆医...
我国约有3000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患者,该病危害大但诊断率低。肾上腺静脉取血术(AVS)是诊断原醛症的关键技术。我院改良的AVS在多个方面实现突破,从应用方式、取血时间以及术后判断标准三个...
首次研发了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的双重润滑载药水凝胶微球,具有高效润滑、稳定持久、靶向修复等优势,获得了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市赛金奖。相关成果获...
为解决神经内镜扩大经鼻术后颅底骨性重建的世界性难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提出由自己命名的、原创性的神经内镜鼻颅底修补技术-“In Situ Bone Flap (原位骨瓣)技术”。该技术通过在颅底深部血管、神经密集的部位,用高速磨钻制作骨瓣,术毕用以颅底原位骨性重建。真正达到“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的目的。研究成果写入“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颅底重建技术专家共识”。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广泛推广。2023年8月以该技术为题参加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首届中国神经外科医师诊疗能力大赛”,获总决赛第一名及“全国十佳”荣誉。...
内外科联合主支气管闭锁再通手术是5D呼吸介入体系的重要创新技术,结合外科手术与呼吸内镜的优势,通过胸外科手术游离主支气管同时对周围重要脏器进行保护,再经呼吸内镜进行瘢痕消融再通,突破了传统介入治疗的局限,避免了介入过程中出血导致窒息的风险,实现了精准再通,保留了患者的肺功能。患者可避免传统肺切除手术的创伤,显著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该技术由国家首批杰出医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述良教授团队首创并推广,吸引了国内国际团队前来交流学习。相关成果多次被媒体报导并被2024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收录,并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分享经验,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脊髓电刺激植入术是针对脑损伤后偏瘫的创新疗法。据WHO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脑卒中及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超1500万,其中约65%遗留肢体偏瘫,我国现存偏瘫患者达2000万以上。偏瘫不仅导致肢体痉挛、关节...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其防治策略是早筛查、早诊断和早治疗;早期肺癌50%~90%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 GGN),其治疗方案的确立有赖于对期浸润成份的判断,即是微浸润腺癌还是浸润腺癌的区分,决定了其是观察随访,还是手术,是叶切除还是段切;因此,我们开发了一种肺结节的影像三维显示技术—多平面容积重建(Multiplanar Volume Rendering, MPVR)技术,可以三维显示肺结节,观察基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其中内部特征以肺血管作为实变的参照,通过磨玻璃结节内部实性成份的显示建立了磨玻璃结节影像病理诊断技术。 我们利用该技术比较了磨玻璃结节的影像病理诊断与手术病理,根据MPVR中实性成分大小鉴别AIS, MIA和IAC的准确率可达80.28%,而19.72%不一致是由于肿瘤内有明显的成纤维细胞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和出血,实性成分测量MPVR较病理平均大1.14mm【Li, WJ, et al. QUANT IMAG MED SURG. 2024; 14 (2): 1971-1984.】;进一步的优化研究正在进行。 该技术可在活体动态观察肺磨玻璃结节的影像病理变化,找到磨玻璃腺癌由微浸润转变为浸润性腺癌的临界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精确的判断,开启早期肺癌(AIS、MIA)的无活检消融治疗提供依据,让大众不再为磨玻璃结节而恐惧,医生不再纠结。...
骨钙CT成像三维可视化与定量评估技术为我院提出的原创性、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可实现骨质量的精准影像评估、骨质疏松早期筛查、治疗前后变化的三维可视化与定量评估,具有国际领先性;该技术提出了基于“灯塔”理论的骨密度测量和骨钙量分布的三维可视化成像,用骨矿物质密度量的改变(Change of bone mineral density,cBMD)百分比相对量,代替骨矿物质密度(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vBMD)的绝对值,为创建新的骨健康知识体系和成人骨龄奠定了基础。该技术与目前骨密度评估“金标准”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ual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和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 技术相比,弥补了现有骨密度检测方法受软组织、骨质增生的影响,和部位限制、无法提供骨密度分布可视化等方面的不足,通过一次胸部低剂量CT扫描,可获得四个检测结果:早期肺癌筛查、骨质密度测量及三维显示、肝脏脂肪含量测量,克服了骨质疏松筛查需要单独设备和检查的难题,能更好地满足大众健康管理和临床诊疗需求。该技术开展始于2022年,目前已完成对10000余例骨质疏松筛查和1000余例补钙治疗后随访;已发表SCI论文1篇,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际大会发言2人次及壁报2篇,三篇SCI论文在投。...
全球现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超5500万,我国患者群体达1000万以上,疾病导致年均直接医疗支出超12万元,家庭照护成本增加63%,约55%患者出现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传统药物治疗仅能延缓病程进展,针对脑...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您即将离开网站,请注意您的帐号和财产安全。
链接地址: